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 金年会 > 信息公开
为什开博体育么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出现了?

  开博体育产业园区的概念最早是伴随着19世纪末发达国家的工业管理手段和城市规划水平提升而诞生的,通常是指哪些由政府划定的用以集中发展某些产业的特定区域,它是区域经济发展、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,例如英国的曼切斯特工业区、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。1951年,美国斯坦福大学划出2.65平方公里的土地,以低廉的租金出租给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企业,成为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。20世纪后半叶,一方面,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分工的长足发展,出口加工区、保税区、自由贸易区等以国际贸易为特征的产业园区不断涌现;另一方面,随着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的兴起,高新技术产业园、软件园区、物流园区、文化创意产业园、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的形式也逐渐成熟

  联合工工业发展组织(UNIDO)在《工业地产:原理与实践》(1997)中将产业园区定义为:“为了满足一群企业家的需要,将一块土地根据总体规划开发并划分为若干区块,并配套道路、运输和其他公用设施,而土地上可以有已经建立的工厂。”这一概念比较符合最早期的工业园模式。经过40多年的发展,产业园区已经从早期的1.0版本的工业园区升级到如今的4.0版本产城融合形式。随着产业园区形态的升级换代,园区内的物业服务、招商方式、运营手段以及商业配套等也随之得到了提升(图1)。

  为什么提出政府要/应该大力推动产业园区的建立呢?首先,图2为产业园区在全国各省市的一个大致分布状况,据我收集到的数据显示,全国现在有56000多个产业园,包括高新区、开发区、科技园、工业区等各种各样的形式。可以看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,产业园区越多。比如说广东省有14475个、江苏省有9775个、浙江省有8027个,因为北京和上海都是属于市的范围,整个经济体量虽然无法和省相比,但他们的产业园区的数量也分别不可小觑,分别是1977个和4266个。

  一提到北上广深,自然会想到权力的中心、金融的中心、商贸的中心、科创的中心。这四个城市代表着我国的经济增长极、产业集聚极、同时也代表着创新的活跃极。是不是可以说经济越发达、产业园区的个数就会越多呢?产业越集聚、产业园区的个数就越多?创新的氛围越浓厚、产业园区也会越多,产业园区的形态就更丰富?

  2021年,16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产总值超过48万亿元,占全国总值的13%。2020年,217家国家经开区的生产总值已达我国总量的11%。可以看出来产业园区是城市经济腾飞的助推器,因此经济越发达、产业园区个数确实会越多。

  专业性的产业园区逐渐增多、集成电路产业园区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、芯片产业园区、机器人产业园区,或者是物流产业园区、纺织产业园区的出现,促进了一个城市产业的抱团发展,顺应了产业园区所在城市规划的主导产业发展方针,产业园是产业集群的最终方向。因此,产业越集群开博体育、产业园区个数越多。

  产业园区不仅包含一定体量的物理空间,还能通过产业集群带来经济的规模增长效应,能够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,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开博体育,能够对接高校/科研机构的技术供给,为技术转换为生产力提供空间、设备、人才、资本等要素。产业园区是培育创新主体的温床,因此,创新氛围越浓厚,产业园区的个数越多。

  从形式上看,城市经济发展的越好、城市的产业集群程度越高、城市的创新能力越强,产业园区的数量就越多。从实际上的数据来看的话又是什么情况呢?

  图3呈现了我国31个省市的产业园数量与GDP之间的关系,从粗略的分析结果来看,一个生活着直辖市,每增加一个产业园,GDP就会上升8.6亿人民币,这种靠增加产业园数量简单粗暴的提升GDP的方式,就是从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、产业升级转型、营商环境改善、职住条件平衡等方面表现出来的。如果将我国的4个直辖市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天津单列出来的话,更能说明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产业园区不可或缺。

  图4呈现了我国31个省市的产业园区数量与人口之间的关系。这两个数据的分析结果虽然没有产业园和GDP的理想,但是,每增加1个产业园,一个省(市)会增加约7000人。在如今少子高龄化的大背景下,城市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几乎等同于城市未来经济的爆发力,因此在如今各城市的抢人大战(北京除外)中,产业园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明显。

  因此,无论是从经济提升,还是人口增加来看,产业园区对于区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产业园区之所以能对经济,对人口起到比较大的促进作用,是因为无论是政府园区还是民营园区,优质的产业园区运营方都深谙政府和企业的诉求(图5)。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配套,通过产业园区引进更多企业、将更多的企业做强做大,带动地区经济发展,促进GDP的提升。企业希望通过理性选址,合理利用当地政府、学校、第三方机构等资源,提升营业收入。无论是政府的GDP增长还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增加,主要还是通过两个方式“开源”和“节流”来体现。

  一方面,政府GDP总量增长的“开源”体现在“税收额度上升”,区域企业数量的增加、产业的升级集聚、高新人才的加入都会带动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,这正好和优质产业园在招商目标一致,通过引进企业、筛选企业来达到优质产业在区域内的集聚,通过产业的集聚效应刺激相关企业的规模和创新发展,提高企业对高新人才的吸引力。关于降低成本,需了解政府做事不像买卖商品,一个面包5块钱,5块钱就是面包的直接成本开博体育。政府的成本更像是机会成本,即这块土地规划成了工业用地,那它对应的成本就应该是土地被规划为商业用地、住宅用地等的成本。在机会成本的概念下如何“节流”就体现在土地使用率提高上,通过商业开博体育、教育、交通、服务等配套实现营商环境的优化和职住平衡的改善、通过对目标区域的产业基础有所掌握,合理规划空间,实现对目标土地的最大效率使用。

  另一方面,企业营业收入增加的“开源”体现在市场份额的增加,这主要是通过理性选址,利用产业园区的平台作用扩充营销渠道、找到关联客户、以及提升产品竞争实力3方面来体现的。而“节流”则体现在经营成本的提升,具体来说,通过经营服务的提升,减少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成本,通过网络起上游合作伙伴,减少和供应商之间的物流成本,通过企业经营规模扩大、员工素质的提升,减少内部管理成本。而实现这些目标都和优质产业园区的运营服务息息相关。园区管理方通过搭建圈层活动,把园区企业找到上下游伙伴,通过链接产学研资源,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开博体育,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,通过人力资源外包等服务,帮助企业招聘人才,为企业的降本提质增效贡献一份力。

  因此,无论是从帮助政府实现区域经济增长,还是成就企业做强做大的初衷来说,产业园区通过串联起官(政府)、产(企业)、学(高校)、研(科研院所)、介(中介机构)、金(金融结构)、服(第三方服务机构)等多方资源,为政府和企业的发展搭起共同发展的平台十分必要。

  产业园区和我国的经济几乎同时在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巨大的发展,两者的关联在近十年来看,显得更加紧密,产业园区对于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不可小觑,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关注也日益增加。

  然而,在现实中,政府和产业园区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。一方面,政府应该更多的了解产业园区是什么?产业园区的招商运营是什么?另一方面,产业园区也该尝试站在政府的角度,理解一个区域、一座城市真正需要聚集的产业是什么?这些产业需要什么类型的空间?相应的企业需要怎么样的服务?。

  前文中提到产业园区目前已经发展到4.0版本,那么产业园区都需要进化到4.0版本吗?形态越高级的产业园区越好吗?每座城市都适合4.0版本的产业园吗?这些问题以后再为各位分享。(如有转发分享,请注明出处)